小鼠和人类皮肤细胞重编程为伤害感受性神经元。在引起急性痛和炎症性痛的多种刺激条件下,这些神经元都能够很好的应答。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神经元将成为理想的痛觉感知模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不同类型的痛觉,明确痛觉反应和慢性痛风险的个体差异,帮助人们开发出更好的药物治疗相关疾病。
伤害感受性神经元是负责检测有害刺激的神经元。一开始,想用胚胎干细胞构建伤害感受性神经元,然而这项工作过于困难。这个项目直到研究人员尝试了重编程技术,用小鼠和人类皮肤细胞生成神经元,一切才进入正轨。
研究人员在成熟的小鼠伤害感受性神经元中鉴定了五个关键性转录因子,其中三个是新发现的。这些因子涵盖了特异性的功能受体和独特的离子通道。用这些因子,成功将患者的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伤害感受性神经元。
研究显示,这些神经元上的痛觉受体,既能应答物理性伤害产生的强刺激,也能应答炎症触发的较温和刺激,甚至能对一些化疗药物产生反应。这些刺激会使人产生不同类型的痛感,能够对此做出反应说明这些神经元拥有与天然神经元相同的功能。
重编程生成的伤害感受性神经元,可以用来模拟炎症相关的慢性痛和化疗引起的神经病变。重编程人类伤害感受性神经元对于痛觉研究领域是非常重要的。胚胎干细胞上的失败使我们转而使用成体组织,而这让整个研究更具临床意义。
|